在3.15晚會上,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矚目,餓了么平臺商家涉嫌虛假宣傳、無營業執照、衛生差等原因被央視點名,并相繼被約談立案。被曝光后的餓了么宣布將萬臺360智能攝像機免費安裝到餓了么的合作商戶后廚,通過360水滴直播平臺全程直播餐廳的出餐流程,開啟“明廚亮灶”工程。

監控走進餐飲店廚房
據悉,本次合作被命名為“明廚亮灶”放心餐廳工程,工程簽約的餐飲企業,將全程公開后廚和營業環境,旨在徹底公開后廚操作過程,完善消費者監督機制;同時,各大餐飲服務企業將操作間、消毒間等重點區域,從原料的清洗、切配、烹飪到最后出餐的全部流程公開化、透明化,真正將“后廚”打造成“可視、可感、可知”的“陽光廚房”。
對于上班族來說,網絡訂餐即避免了外出就餐的繁瑣,更是可以實時定位送餐位置,網上訂餐、網上支付、飯后點評,一條龍服務的網絡訂餐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,越來越備受上班族的青睞,餓了么、美團外賣等外賣平臺更是一片紅火。但在3.15曝光餓了么平臺下的餐廳的真實情況后,你還敢吃嗎?
兩會期間,不少代表重提食品安全問題,國家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很重視,很早之前,監控走進廚房的項目已經落地,但具體實施的對象更多針對校園食堂,用以保障學生飲食的健康安全,并未大范圍展開。此次360走進餐廳,將餐飲制造過程透明公開,對于餐飲界來說,無疑是一次大革命,僅餓了么平臺截止2015年7月,就已進入超過260個城市,累計用戶近4000萬,加盟餐廳近30萬家。而對于監控企業來說,有多少餐飲機構,就有多大商機。
RFID對食品“追本溯源”
去年頒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》被稱為我國歷史上“最嚴厲的食品安全法”,其中更是明確提出國家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。
怎樣才能快速便捷的追溯食品的生產地,無線射頻技術的應用,很好的解決了食品溯源的問題。RFID(即射頻識別),也常稱為電子標簽或電子條碼,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,主要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信息,無須人工干預,能夠在各種狀態(靜止、移動甚至惡劣環境)下準確識別運動物體。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利用RFID先進的技術并依托網絡技術、及數據庫技術,貫穿于食品安全生產的全過程,包括生產、加工、流通、消費各環節,將食品的原始生產數據如制造日期、食用期限、原產地、生產者、遺傳基因組合、有無使用藥劑等信息入庫,使用該數據庫,消費者們便可查詢到該產品的原材料信息。
民以食為天,可現在,三聚氰胺、地溝油、假奶粉、塑化劑、瘦肉精……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屢禁不止,就連我們日常購置的蔬菜,也必須先放置鹽水浸泡來去除超標的農藥,舌尖上的安全已成為日常最困擾的問題。如何吃的放心,政策上的制止總是百密一疏,只能依靠技術來實時監控,追本溯源。從源頭抓起,從過程監控,確保吃的放心、吃的開心。